轉自:區科技局、區人社局、南方日報
江門市首個環保產業院士工作站落地蓬江
2月5日,江門市首個環保產業院士工作站——有機固體廢物處置院士工作站在珠西創谷揭牌成立。這個由蓬江區和轄區企業"江門綠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李應紅院士及其創新團隊合作組建的院士工作站,計劃聯合開展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產品研發和人才培養工作,提升環保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涂裝行業已可實現“零”廢物排放
此次掛牌的院士工作站由李應紅院士主導,主要研發環保裝備、有機固體廢棄物處理等項目。李應紅是航空動力專家、專業技術少將、中國科學院院士,對目前集聚了許多頂尖智能應用技術的航空動力有非常深入的研究。

"我希望院士工作站可以進一步擴展內容,有更多方向的發展。"李應紅表示,環保問題這些年越來越受重視,有機固體廢棄物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面對著比較大的市場,正處于行業上升階段。"要以院士工作站的掛牌成立為契機,一方面推動有機固體廢棄物處置發展,另一方面不斷積累經驗,希望能在其他先進制造領域也取得突破,為全省乃至全國發展做出更多的應有貢獻。
據介紹,工作站建設的目的是完善、優化熱解氣化處置工藝,并進行設備的設計、制造及產業化應用,從而解決廢物處理和資源化的難題。現階段,院士工作站研發設計的有機固體廢棄物熱解氣化處置系統裝備已達到工業化量產水平,實現了熱解技術工業化的應用;目前,工作站已建成了400平方米的研發中心、1000平方米的標準中試廠房,已組建跨六個專業的研發團隊。
"借助目前研發出來的技術,我們在涂裝行業已可以完全實現廢物的資源化目標,達到零廢物排放。印染行業也能實現廢水轉化為染料產品。"江門綠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明生介紹,有機固體廢棄物熱解氣化主要是做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減量化是減少固體廢物產生的量;無害化是把固體廢物當中的污染因子通過技術和設備進行消除;資源化是使固體廢物當中有價值的部分得以回收利用,達到環境保護的目的。
按照王明生的設想,院士工作站落戶江門,是要作為示范項目推進建設的。"接下來,希望我們的技術裝備能在江門落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通過江門的示范效應進入珠三角、廣東省乃至全國。"
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
研究前沿技術的院士工作站落戶,無疑將帶動本地創新氛圍提升。市、區兩級政府對此也倍加期待。

"加快發展環保產業,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市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選擇。"江門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元醒表示,相信在李應紅院士帶領下的有機固體廢物處置院士工作站,一定能夠充分發揮院士工作站在高端人才引領和技術研發方面的優勢,在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技術攻關、提升環保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等方面創造新的高度和標桿,為江門市的生態文明與經濟發展雙贏的做出新的貢獻。

蓬江區有關領導表示,作為江門市中心城區,蓬江區正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規模逐年擴大,外來人口不斷聚集,在取得經濟發展可喜成績的同時,也不得不面對如何處置固體廢物等伴隨城市發展而生的痼疾,探索一條環境保護新路迫在眉睫。此次誠邀李應紅院士共建有機固體廢物處置院士工作站,就是為了借力院士團隊人才智力支持和環保項目開發,集聚高科技人才資源,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突破環保關鍵技術難題,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希望我區節能環保產業能借助這一項目得以壯大,使全區經濟發展朝著綠色循環可持續的模式轉變。"
編輯|蓬江發布編輯部,責任編輯:許潔珊